《石壕吏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石壕村的悲惨故事。在唐代,差吏在夜里来抓人服役。“有吏夜捉人”,这简单的几个字就勾勒出紧张的氛围。老翁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,老妇只能出门应对。
差吏的呼喊是多么愤怒,老妇的啼哭又是多么悲苦。老妇诉说着自家的情况,三个儿子都被征去服役,“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”,家庭已经支离破碎,活着的人只能苟且偷生,死去的人就永远离去了。家里现在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,因为有孙子,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去。
老妇虽然年老力衰,但为了家庭,她请求差吏让自己跟随他们回营去服役。“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”,她愿意到河阳的战场上为士兵们准备早饭。之后,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,仿佛能听到低微的哭泣声。
等到天亮,诗人杜甫要继续踏上旅途,只能与老翁默默告别。这个故事反映出当时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,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家庭被拆散,人民被迫卷入战争的漩涡,让人不禁对当时百姓的遭遇感到同情与悲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