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,读懂了《旅夜书怀》,就读懂了杜甫。杜甫的这首诗中,“细草微风岸,危樯独夜舟。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”每一句都饱含着他的情感。尤其是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,这一名句与李白诗中的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句式相同。然而,两人写这相似句子时的心境却截然不同。

李白写那首诗时年仅25岁,正要离开四川出蜀游历。那时的他,面前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人生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。而杜甫写《旅夜书怀》时已年近花甲。他时运不济,辞官后带着家人漂泊西南。他的处境是孤独惆怅的,人生仿佛看不到希望。一个是走向盛唐的蓬勃,一个是走出盛唐的落寞。

李白年长于杜甫,杜甫一直将李白视为自己的偶像来崇拜。这两句相似的诗,短短20个字,其实可以看作是李杜二人友谊诚挚而深厚的见证。他们虽处于不同的人生境遇,却都在诗歌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
不得不说,这是两位诗人在盛唐时期的诗坛留给我们的不可磨灭的诗词遗产。它们的影响深远,就像暗夜里大气磅礴的灵魂,如星似月,长久地照亮着千年岁月、万里山河。

李白写那首诗时年仅25岁,正要离开四川出蜀游历。那时的他,面前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人生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。而杜甫写《旅夜书怀》时已年近花甲。他时运不济,辞官后带着家人漂泊西南。他的处境是孤独惆怅的,人生仿佛看不到希望。一个是走向盛唐的蓬勃,一个是走出盛唐的落寞。

李白年长于杜甫,杜甫一直将李白视为自己的偶像来崇拜。这两句相似的诗,短短20个字,其实可以看作是李杜二人友谊诚挚而深厚的见证。他们虽处于不同的人生境遇,却都在诗歌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
不得不说,这是两位诗人在盛唐时期的诗坛留给我们的不可磨灭的诗词遗产。它们的影响深远,就像暗夜里大气磅礴的灵魂,如星似月,长久地照亮着千年岁月、万里山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