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解读〈回乡偶书〉》
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短短四句诗,却蕴含着无尽的感慨。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催。”诗人年少时便离开家乡,历经岁月的沧桑,当他再次归来时,已经是一位老者。尽管岁月在他的容貌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,双鬓斑白,但那熟悉的乡音却始终未曾改变。这一对比,深刻地展现出时光的无情流逝,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。
诗中的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”更是妙笔。从儿童的角度出发,他们看到这位老者,因为从未见过,便天真地笑着询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。儿童的这种反应,看似简单纯真,实则从侧面烘托出诗人离家之久。对于诗人来说,自己的故乡,自己的家乡人,如今却把自己当作客人,这种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,既有对时光变迁的无奈,也有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惆怅。
这首诗之所以能打动人心,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人生经历。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,为了各种原因离开家乡,多年之后归来,往往会发现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自己仿佛成了一个过客。贺知章用简洁而生动的诗句,将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从《回乡偶书》中,我们能感受到岁月的力量,也能体会到故乡在人们心中那无法割舍的地位。它提醒着我们,无论走得多远,故乡永远是心中的港湾。


